XNR-400W型熔體流動速率測定儀
產(chǎn)品說明:
XNR-400系列熔體流動速率測定儀是根據(jù)GB/T 3682的試驗方法,用于測定熱塑性高聚物在高溫下的流動性,如聚乙烯、聚丙烯、聚甲醛、ABS樹脂、聚碳酸酯、尼龍氟塑料等高聚物。XNR-400W型采用工業(yè)PLC可編程控制器,觸摸屏操作平臺,漢字液晶顯示;該熔體流動速率測定儀自動控溫從操作方法上分為手動、時控、自動三種切料方式,能夠?qū)崿F(xiàn)質(zhì)量法(MFR)和體積法(MVR)兩種試驗方法;該機能夠測得原料在試驗溫度下的熔融密度,系統(tǒng)同時具有溫度校準功能。
該熔體流動速率測定儀配有微型打印機可打印試驗報告,是目前國內(nèi)同行業(yè)中機型,操作簡單、運行穩(wěn)定、可長時間進行試驗,深受用戶好評。
試驗參數(shù):
測量范圍:0.1-800.00g/10min(MFR)0.1-800.00 cm3/10min(MVR)
溫度范圍:室溫-450℃
控溫精度:±0.5℃
計時精度:0.1S
位移精度:0.01mm
負 荷:全負荷
切料方式:手動、時控、自動
料筒內(nèi)徑:9.550mm±0.025mm
料筒長度:160mm
口模:材質(zhì)為碳化鎢、長:8.000mm±0.025mm內(nèi)徑:2.095mm±0.005mm
功率:0.45KW
電源:AC220V 、50Hz
儀器尺寸:400mm×500mm×600mm
儀器凈重:65Kg
GBT3682-2000 熱塑性塑料熔體質(zhì)量流動速率和熔體體積流動速率的測定
1、范圍:
1.1 本標準規(guī)定了在規(guī)定的溫度和負荷條件下測定熱塑性塑料熔體質(zhì)量流動速率(MFR)和熔體體積流動速率(MVR)的方法。通常,測定熔體流動速率的試驗條件由本標準引用的材料標準規(guī)定。熱塑性塑料的一般試驗條件列于附錄A和附錄B中。在比較填充和非填充熱塑性塑料時,熔體體積流動速率是很有用的。如果知道試驗溫度下的熔體密度,則可以用自動測量裝置測定熔體流動速率。
本方法不適用于流變行為受水解、縮聚或交聯(lián)影響的熱塑性塑料。
1.2 熱塑性塑料熔體質(zhì)量流動速率和熔體體積流動速率與剪切速率有關。本試驗中的剪切速率遠小于實際加工時的剪切速率。因此,由本方法得到的各種熱塑性塑料的數(shù)據(jù)不一定與它們在實際使用中的性能有關。兩種方法在質(zhì)量控制中都是有用的。
2、引用標準:
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,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。本標準出版時,所示版本均為有效。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,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版本的可能性。
GB/T 1031—1995 表面粗糙度 參數(shù)及其數(shù)值(neq ISO 468:1982)
3、儀器:
3.1 主要儀器
3.1.1 本儀器基本上是一臺在設定溫度條件下操作的擠出式塑度儀,基本結(jié)構如圖1所示。熱塑性材料裝在垂直料筒中,在承受負荷的活塞作用下經(jīng)標準口模擠出。該儀器由下列必要部件組成:
3.1.2 料筒:固定在垂直位置,由能夠在加熱體系達到的高溫度下抗磨損和抗腐蝕的材料制成,而且與被測樣品不發(fā)生反應,對某些特殊材料,測試溫度要求能達到450℃。料筒長度為115~180mm,內(nèi)徑:9.550mm±0.025mm。底部的絕熱應使金屬暴露面積小于4cm2,建議用三氧化二鋁陶瓷纖維或他合適材料用作底部絕熱材料,以免粘附擠出物。
料筒內(nèi)膛硬度應不小于500(HV5~HV100)維氏硬度;表面粗糙度Ra(算術平均值)應小于0.25μm(GB/T 1031—1995);如果需要,可安裝一個活塞導向套,以減少因活塞不對中所引起的摩擦,使實際負荷與標稱負荷間的誤差不大于±0.5%。
3.1.3 鋼制活塞:其工作長度應不短于料筒長度,應有一個長6.35mm±0.10mm的活塞頭,活塞頭直徑應比料筒內(nèi)徑小0.075mm±0.010mm,上部邊緣應光滑,活塞頭上部的活塞桿直徑應縮小至大約9mm。在活塞頂部可加一個柱形螺栓以支撐可卸去的負荷砝碼,但活塞需和負荷絕熱。在活塞桿上應刻有兩條相距30mm的環(huán)形細參照標線,當活塞頭底部與??谏喜肯嗑?0mm時,上標線與料筒口齊平,這兩條標線作為測量時的參照點(見6.3和7.4)。
為了保證儀器運轉(zhuǎn)良好,料筒和活塞應采用不同硬度的材料制成,為方便維修和更換,料筒宜用較活塞更硬的材料制成。
活塞可以中空,也可以實心。在使用小負荷試驗時,活塞應該是空心的,否則可能達不到規(guī)定的小負荷。當使用較大負荷試驗時,空心活塞是不適合的,因為較大負荷可能使其變形,應使用實心活塞,或使用具有活塞導承的空心活塞。如果使用后者,由于這種活塞桿比通常的活塞桿長,應確保沿活塞的熱損失不會改變材料的試驗溫度。
1—可卸負荷;2—絕熱體;3—上參照標線;4—絕熱體;5—下參照標線;
6—鋼筒;7—口模;8—絕熱板;9—口模擋板;10—控制溫度計
圖1 測定熔體流動速率的典型裝置
3.1.4 溫度控制系統(tǒng)
對于任何設定的料筒溫度,在整個試驗過程中,從模口到可允許加料高度整個范圍內(nèi)的溫度都應得到有效控制,在筒壁所測溫度的差異不得超過表1規(guī)定的范圍。
注:料筒壁溫可通過裝在壁內(nèi)的鉑熱電偶溫度計測量,如果儀器未配有此類裝置,則根據(jù)所用溫度計的類型,在離筒壁一定距離的熔體中測定。
溫度控制系統(tǒng)應允許以1℃或更小的間隔設置試驗溫度。
表1 溫度隨距離和時間變化的大允差
試驗溫度θ,℃ | 溫度允差,℃ | |
隨距離 | 隨時間 | |
θ≤200 | ±1 | ±0.5 |
200<θ≤300 | ±1.5 | ±1.0 |
θ>300 | ±2 | ±1.5 |
3.1.5 口模,由碳化鎢或高硬度鋼制成;長8.00mm±0.025mm;內(nèi)孔應圓而直,內(nèi)徑為2.095mm且均勻,其任何位置的公差應在±0.005mm范圍內(nèi)。
內(nèi)孔硬度應不小于維氏硬度500(HV5~HV100),表面粗糙度Ra(算術平均值)應小于0.25μm(GB/T 1031—1995)??谀2荒芡怀鲇诹贤驳撞浚ㄒ妶D1),其內(nèi)孔必須安裝得與料筒內(nèi)孔同軸。
3.1.6 安裝并保持料筒*垂直的方法
一個垂直于料筒軸線安置的雙向氣泡水平儀和可調(diào)儀器支腳適合使料筒保持垂直。
注:這樣可避免活塞受到過分摩擦或在大負荷下彎曲。一種上端帶有水平儀的仿真活塞可用于檢查料筒是否*垂直。
3.1.7 可卸負荷,位于活塞頂部,由一組可調(diào)節(jié)砝碼組成,這些砝碼與活塞所組合的質(zhì)量可調(diào)節(jié)到所選定的標稱負荷,準確度達0.5%。對于較大負荷,可選用機械加載負荷裝置。
3.2 附件
3.2.1 通用附件
3.2.1.1 將樣品裝入料筒的裝置,由無磨損作用材料制成的裝料桿。
3.2.1.2 清潔裝置。
3.2.1.3 玻璃水銀溫度計(校準溫度計)或其他溫度測量裝置,在按5.1規(guī)定的溫度及浸沒條件校正控溫系統(tǒng)時,能將溫度準確地校正到±0.5℃。
3.2.2 方法A所用附件
3.22.1 切斷工具,用于切割擠出的試樣,可用邊緣鋒利的刮刀。
3.2.2.2 秒表,準確至±0.1s。
3.2.2.3 天平,準確至±0.5mg。
3.2.3 方法B所用附件
測量裝置:可自動測量活塞移動的距離和時間。
4、試樣:
4.1 只要能夠裝入料筒內(nèi)膛,試樣可為任何形狀,例如:粉料、粒料或薄膜碎片。
注:有些粉狀材料若不經(jīng)預先壓制,試驗時將不能得到無氣泡的小條。
4.2 試驗前應按照材料規(guī)格標準,對材料進行狀態(tài)調(diào)節(jié),必要時,還應進行穩(wěn)定化處理。
5、儀器的溫度校正、清洗和維護:
5.1 控溫系統(tǒng)的校正
5.1.1 溫度控制系統(tǒng)(3.1.4)的準確性應定期校準。為此,先要調(diào)節(jié)溫度控制系統(tǒng),使控制溫度計顯示的料筒溫度恒定在要求的溫度。把校準溫度計(3.2.1.3)預熱到同樣溫度,然后將一些受試材料或替代材料(見5.1.2)按試驗時的同樣步驟(見6.2)加入料筒。材料*裝好后等4min,將校準溫度計插入樣品中,并沒入材料,直到水銀球頂端離口模上表面10mm為止。再過4~10min,用校準溫度計與控制溫度計讀數(shù)差值來校正控制溫度計所顯示的溫度。還應沿料筒方向校準多點溫度,以每10mm間隔測定試料溫度,直到離口模上表面60mm的點為止。兩個值的大偏差應符合表1規(guī)定。
5.1.2 溫度校正時選用的材料必須能夠充分流動,以使水銀溫度計的球在插入時不至用力過大而受到損壞,在校正溫度時,熔體流動速率(MFR)大于45g/10min(2.16kg負荷)的材料是合適的。
如果溫度校正時使用某種材料代替較粘稠的受試材料,則替代材料的導熱性應與受試材料一致,以使它們有相似的熱行為。溫度校正時的加料量應能使校正溫度計桿有足夠長度插入其中,以使測量準確。這可通過取出校正溫度計、檢查材料在溫度計桿上的粘覆高度來確定。
5.2 儀器清洗
每次測試以后,都要把儀器*清洗,料筒可用布片擦凈,活塞應趁熱用布擦凈,口??梢杂镁o配合的黃銅絞刀或木釘清理。也可以在約550℃的氮氣環(huán)境下用熱裂解的方法清洗。但不能使用磨料及可能會損傷料筒、活塞和口模表面的類似材料。必須注意,所用的清洗程序不能影響口模尺寸和表面粗糙度。
如果使用溶劑清洗料筒,要注意其對下一步測試可能產(chǎn)生的影響應是可忽略不計的。
注:建議對常用儀器在較短時間間隔,例如每周一次,將如圖1安裝的絕熱板和口模擋板拆下,對料筒進行*清洗。
6、方法A:
6.1 清洗儀器(見5.2)。在開始做一組試驗前,要保證料筒(3.1.2)在選定溫度恒溫不少于15min。
6.2 根據(jù)預先估計的流動速率,將3~8g樣品裝入料筒(見表2)。裝料時,用手持裝料桿(3.2.1.1)壓實樣料。對于氧化降解敏感的材料,裝料時應盡可能避免接觸空氣,并在1min內(nèi)完成裝料過程。根據(jù)材料的流動速率,將加負荷或未加負荷的活塞放入料筒。
如果材料的熔體流動速率高于10g/10min,在預熱過程中試樣的損失就不能忽視。在這種情況下,預熱時就要用不加負荷或只加小負荷的活塞,直到4min預熱期結(jié)束再把負荷改變?yōu)樗枰呢摵?。當熔體流動速率非常高時,則需要使用口模塞。
表2
熔體流動速率1),g/10min | 料筒中樣品質(zhì)2),g | 擠出物切斷時間間隔,s |
0.1~0.5 | 3~5 | 240 |
>0.5~1 | 4~6 | 120 |
>1~3.5 | 4~6 | 60 |
>3.5~10 | 6~8 | 30 |
>10 | 6~8 | 5~153) |
1)如果本試驗中所測得的數(shù)值小于0.1g/10min或大于100g/10min,建議不測熔體流動速率。 2)當材料密度大于1.0g/cm3時,可能需增加試樣量。 3)當測定MFR大于25g/10min的材料時,為了獲得足夠的再現(xiàn)性,可能需要對小于0.1s的切段時間間隔進行自動控制和測量或使用方法B |
6.3 在裝料完成后4min,溫度應恢復到所選定的溫度,如果原來沒有加負荷或負荷不足的,此時應把選定的負荷加到活塞上。讓活塞在重力的作用下下降,直到擠出沒有氣泡的細條,根據(jù)材料的實際粘度,這個現(xiàn)象可能在加負荷前或加負荷后出現(xiàn)。這個操作時間不應超過1min。用切斷工具(3.2.2.1)切斷擠出物并丟棄。然后讓加負荷的活塞在重力作用下繼續(xù)下降。當下標線到達料筒頂面時,開始用秒表(3.2.2.2)計時,同時用切斷工具切斷擠出物并丟棄之。
然后,逐一收集按一定時間間隔的擠出物切段,以測定擠出速率,切段時間間隔取決于熔體流動速率,每條切段的長度應不短于10mm,為10~20mm,標準時間間隔見表2。
對于MFR(和MVR)較小和(或)??谂蛎涊^高的材料,在240s的大切段間隔內(nèi),可能難于獲得不小于10mm的切段長度。在這種情況下,只有在240s內(nèi)得到的每個切段質(zhì)量達到0.04g以上時,才能使用方法A,否則應使用方法B。
當活塞桿的上標線達到料筒頂面時停止切割。丟棄有肉眼可見氣泡的切段。冷卻后,將保留下的切段(至少3個)逐一稱量,準確到1mg,計算它們的平均質(zhì)量。如果單個稱量值中的大值和小值之差超過平均值的15%,則舍棄該組數(shù)據(jù),并用新樣品重做試驗。
從裝料到切斷后一個樣條的時間不應超過25min。
7、方法B:
7.1 原則
熔體質(zhì)量流動速率(MFR)和熔體體積流動速率(MVR)的測定采用如下兩條原則之一:
a)測定在規(guī)定時間內(nèi)活塞移動的距離;
b)測定活塞移動規(guī)定距離所用的時間。
7.2 *測量準確度
為使介于0.1~50g/10min的MFR或介于0.1~50cm3/10min的MVR測定有重復性,活塞位移測量應到土0.1mm,時間測量應準確到0.1s。
7.3 操作準備
按照方法A中6.1到6.3(到段末)規(guī)定進行。
7.4 測定
7.4.1 當下標線達到料筒頂面時,開始自動測定。
7.4.2按下述進行測定:
a)如果采用7.1a)的原則,測量活塞在預定時間內(nèi)的移動距離;
b)如果采用7.1b)的原則,測量活塞移動規(guī)定距離所需的時間。
當活塞桿上標線達到料筒頂面時停止測量。
7.4.3 從加料開始到測得后一個數(shù)據(jù)的時間不得超過25min。
7.5 結(jié)果表示
8、流動速率比(FRR):
兩個MFR(或MVR)值之間的關系稱為流動速率比,如公式(5)所示:
一般用來表征材料分子量分布對其流變行為的影響。
注:用于測定流動速率比的條件,列在相應的材料標準中。
9、精密度:
用本方法測量特定材料時,應考慮導致降低重復性的因素,這些因素包括:
a)在預熱或試驗時,由于材料的熱降解或交聯(lián),會引起熔體流動速率的變化(需要長時間預熱的粉狀材料對此影響更敏感,在某些情況,需要加入穩(wěn)定劑以減小這種變化)。
b)對填充或增強材料,填料的分布狀況或取向可影響熔體流動速率。
因尚未獲得實驗室間試驗數(shù)據(jù),本方法的精密度尚不能確定。因涉及的材料很多,用單一的精密度來描述是不合適的,但±10%的變異系數(shù)是可期望的。
10、試驗報告:
試驗報告應包括如下幾個部分:
a)注明參照本標準;
b)試樣的詳細說明,包括裝入料筒時的物理形狀;
c)狀態(tài)調(diào)節(jié)的詳細說明;
d)穩(wěn)定化處理的詳細說明(見4.2)
e)試驗中所用溫度和負荷;
f)對于方法A,切段質(zhì)量和切段時間間隔;對于方法B,預定的時間或活塞移動距離,以及對應的活塞移動距離或所用時間的測定值;
g)熔體質(zhì)量流動速率,g/10min;或熔體體積流動速率,cm3/10min。結(jié)果表示取兩位有效數(shù)字,(當獲得多個測定值時,應報告所有單個測定值);
h)需要時,報告流動速率比(FRR);
i)報告試樣的任何異常情況,例如變色、發(fā)粘、擠出物扭曲或熔體流動速率的異常變化;
j)試驗日期。
歡迎您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信息
電話
微信掃一掃